全塑型塑膠跑道
全塑型塑膠跑道是一種人造跑道材料,由****聚氨酯制成。它是混合型塑膠跑道的一個變種,其中混合物中的橡膠顆粒被完全替換為聚氨酯顆粒。這種材料被廣泛應用于田徑運動場地的建設,其主要優點是非常耐用且易于維護。
相對于混合型塑膠跑道,全塑型塑膠跑道具有以下不同之處。首先,全塑型塑膠跑道不包含任何橡膠顆粒,消除了橡膠粉塵的飛揚和有害物質的釋放,從而更加環保。其次,聚氨酯顆粒高度可控,可以更好地控制其硬度、密度和顏色,從而滿足不同場地和項目的需求。此外,全塑型塑膠跑道具有出色的耐候性能和防水性,可以在各種氣候條件下保持穩定。
全塑型塑膠跑道的安裝及維護相對簡單。它是一種靈活的、無縫連接的地面材料,可以直接鋪設在基礎地面上,一般不需要復雜的基礎建設。維護方面,只需要定期清潔和檢查,就可以延長其使用壽命。如果有局部損壞,可以單獨更換被損部分,而不需要更換整個跑道。
全塑型塑膠跑道廣泛適用于各級田徑運動場地以及學校、社區和體育場等場所。它是一種安全、舒適和高效的運動表面,不僅適用于田徑賽事,還可以滿足其他運動項目的需求,如籃球、網球和足球等。它的優越性能使得這一材料,成為現代田徑運動場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的來說,全塑型塑膠跑道是一種高性能的、****聚氨酯制成的人造跑道材料。它具有優越的耐用性、易維護性和環保性,適用于各種運動項目和各種氣候條件。全塑型塑膠跑道在未來的田徑運動場地建設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和發展空間。
一、全塑型塑膠跑道的特點:
全塑型塑膠跑道材料是一種新型無顆粒型跑道,嚴格依照標準而設計,將跑道升級為專業的“三層復合”結構,還設計獨特的閉孔性微泡彈性夾層,讓運動過程中產生源源不斷地動能,且更好的保護運動中受傷,完全達到國際田聯**頒布的沖擊吸收率的達標要求35% *50%,為國內獨創現場澆鑄型專業跑道結構。
全塑型塑膠跑道的材料由純PU (聚氨酯)人工合成;塑膠跑道外觀表面為顆粒狀結構,非滲水性,面層具有良好的物理彈性及高度的抗耐磨性,能抵御各類極端氣候狀況;長時間的日照;雨季及冰凍氣候。
二、全塑型塑膠跑道底層施工工藝:
1.基礎要求
1、水泥混凝土基礎:水泥平面不得太光滑、不得起沙、起粉、起殼脫皮、裂紋、明顯的碾壓輪跡、不得有油污、油漬、不得有硬結、凹沉、龜裂等現象。
1)抗壓強度:強度達建筑混凝土C25強度以上,
2)密實度:表面壓密實達97%以上,
3)平整度:用3m直尺誤差≤3mm,
4)坡度要求:一般橫向≤1%,縱向≤1‰,
5)養護:混凝土澆鑄后必須保水養護不少于7天,
室外氣溫25℃以上28天,
室外氣溫15-25℃以上30天,
室外氣溫15℃以下60天。
(雨期保養期延長,以揮發水泥中的堿性成分)
2.基礎注意事項:
1、水泥基礎起砂起粉和浮漿層不合格(如圖所示):
2、合格基礎:
3.基礎處理
1、酸洗:
①磨平基礎表面,鏟除松散處。
②以清水潤濕基面,用8%左右的草酸潑灑并洗刷基面,將表層的水泥浮灰、粉化物沖洗干凈。
③用清水沖洗干凈,確保無草酸殘留,基面應無白色粉化物及浮松物。
④晾干地面。
2、基礎水分測試
基礎達到養護期后,對基礎水份進行測試,其簡單測定方法是將面積為1㎡的薄膜紙覆蓋在基層面上,在晴天中午溫度**時分放置2~3 小時,如覆蓋的地面表面無水印,薄膜紙表面又無凝結水珠,根據經驗說明其含水率已小于9%,符合施工要求,見下圖:
3、瀝青基礎的要求
①無油污、無未攪拌開的瀝青塊;
②無裂紋,無爛邊堆擠;
③無麻面,無阻水現象;
④無明顯碾壓輪印;
⑤無發軟起皮、松散浮土、波浪等現象;
⑥密實度不少于95%,新瀝青基礎自然養護不少于15
封底(水泥或者瀝青)
1.水泥基礎:準備好施工用的工具,先將地基基礎清掃干凈后,再在水泥基礎面上刷一層底涂膠水方可鋪設,用量為0.2kg/㎡。施工時應先刷一邊底膠,等干透不粘手后才能在上面鋪設跑道PU底層。
※注意:場地底涂的滾涂面積應根據場地面積大小來確定事先施工面積。
2.瀝青基礎:準備好施工用的工具,先將地基基礎清掃干凈后,再在瀝青基礎面上進行乳液封底,乳液干透后才能在上面鋪設彈性層。
名稱配比備注
防水底涂單組份(根據天氣配底涂催干)
封底乳液乳液+石英砂+水泥+水配合使用
3.跑道底層施工
1、鋪設顆粒層之前檢查攪拌機、刮扒、攤鋪機等機械設備是否運轉正常,發現問題及時修理,準備好施工用的工具。
2.配料攪料
選料: 嚴格按照公司技術部下發的工藝配方進行配比,配比系數為甲組份:乙組份=1:5(重量比),配料順序:甲組份→乙組份→攪拌均勻→流平劑→催化劑→攪拌均勻→攪拌均勻。開始攪料前,在材料攪拌場所鋪設膠布或塑料布,避免玷污地面,損壞施工品質及影響環境清潔。攪拌桶的容量應是攪拌量的 0.5-1倍,使用前攪拌桶保持干燥及清潔。攪料人員將材料按比例倒入攪拌桶中混合,材料倒入攪拌桶時,應向桶中央直接倒入,切勿沿著桶邊倒入,以免附著桶邊的材料無法充分攪拌。材料如附于桶邊或不慎粘附其它地方應隨時以刮刀刮干凈。將倒入攪拌桶中的料用專業攪拌機攪拌均勻后,加入適量的催化劑再進行攪拌。混合料進行攪拌時,一定要攪拌均勻,保證各種材料能充分反應,每次拌料應保證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才能保證合成后塑膠面層無氣泡、裂痕現象,接縫平整,無明顯痕跡,表面色澤均勻、耐久、均勻一致。運料工倒料時,應將容器內余料刮除干凈,才能保證每次倒入的預聚體等混合材料,比例符合要求及材料不會浪費損失。
3.攤鋪
鋪設基層之前根據場地驗收測量數據,對于基礎過于凹陷的部位,用適量的膠料找平;如有加厚區,也要先用膠料鋪設,與其周邊找平。按照圖紙測量分道,放好施工線,用粘有膠帶紙的膠條框好要鋪設的場地。膠料攤鋪過程中,刮膠人員及時對露底、凹處進行補膠,凸起的部位刮平,并保證邊緣平整;消泡人員要不停地消泡,直至無泡為止,膠內如有雜物要及時清除,確保膠面干凈,無刮痕。同時,塑膠底層鋪裝時,在塑膠面層與內環溝、田賽設施的銜接處等接觸邊進行包邊處理,以免因時間過長,水份及其他雜物進入塑膠層內,從而保證整個場地的質量,提高場地的使用壽命。
4.標準養護、檢測補平
塑膠底層鋪設完后,進入到常溫養護固化階段,養護期間表面不得放置任何東西,一定要保持表面的干凈、干燥,不得有行人或是機動車輛在上面行走。通常需要24小時才能固化。當塑膠表面站人沒有任何痕跡后,可視為底膠已經完全固化。底膠固化后,底膠固化后,采用沖水的辦法檢測場地的平整度,若積水較深部位,應作好標記,待水干后馬上用膠料進行補平;若局位發現顏色有明顯的偏差,并且有小氣泡,則膠料攪拌不均勻,作好標記,立即割除不合格部位,用同種符合要求的膠料進行補平;達到要求后,方可進行面漆噴涂。
4.噴涂面層
跑道噴涂面漆甲乙=1:1(1:2) 紅 綠 藍色
EPDM顆粒(Ф1-2)1與跑道噴涂面漆配套使用
劃線漆甲乙組=1:1白
催化劑面漆總量的0.5-2%與跑道噴涂面漆配套使用
稀釋劑面漆總量的3%-5%(能盡量少加就少加)
1. 待顆粒層固化成形后,方可在其表面噴涂漆漿層(一般為紅色),其配比為:1-2EPDM顆粒:跑道噴涂面漆=1:1(1:2)
2.首先將跑道噴涂面漆A組份和B組份均勻攪拌,在攪拌過程中加入1-2EPDM顆粒和紅膠粉加入的催化劑和稀釋劑混合攪拌均勻,然后將漿料倒入專業噴涂器噴涂在顆粒層表面,均勻噴涂兩遍,兩遍分正反方向噴涂。
※注意:噴涂機的氣壓大于等于0.7mpa,噴涂高度一般為0.5m-1m。避免氣壓過小顆粒噴不散。
3.**次 噴完固化后進行第二次噴涂,要求噴的方向與上次噴的方向相反,后退有序,表面要求膠粒覆蓋均勻,面噴嚴格控制用量,約在0.4 kg /㎡。噴涂時注意周圍環境的保護工作,必要時要用彩條布遮擋。
※注意:噴涂機的氣壓大于等于0.7mpa,噴涂高度一般為0.5m-1m。避免氣壓過小顆粒噴不散。
5.劃線
1.跑道分道線及起跑道前伸數等標志線的測量、做點、依規定采用校正鋼卷尺及經緯儀等測量工具。測量過程中要注意鋼尺校正系數有濕度校正直,并用測距儀復測。
2. 各點完成后再進行復測一次。經復測無誤后,再使用劃線機專人噴線,噴線過程中 要求噴線人員掌握好噴槍的使用及噴射角度以保證線條平直、濃淡一致、清晰。
3. 標線材料要采用專用劃線漆,具有抗磨損、接著力強、不變且明亮的優點。
6.驗收、清場
(1)驗收:對于塑膠面層的驗收,標準田徑場應由業主、質檢會同各級田徑聯合會驗收通過,對于非標準田徑場則由業主、設計、質檢等相關部門驗收通過。
(2)清場:無論項目是否通過驗收,工程結束后應立即組織退場工作,對于已初步驗收通過項目,人員、材料、機具均一次性清理退場并負責將現場打掃干凈并交付使用方,對于還未驗收項目,人員、機具、材料基本退場但須預留部分材料和少量人員等待在驗收過 程中出現的需整改部分的修補。